心脏骤停后正确的抢救方法是什么?看到有人溺水为什么不推荐马上下水去救?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紧急情况的见证者或参与者。如果你掌握了急救知识,就能成为那个在紧急时刻挽救生命的人。
今天上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携手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举行了一场以“生命守护 急救启航”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全景展示急救生命链,青少年们走进符合抢救一体化单元,沉浸式感受急救速度,掌握基本急救技能,深入了解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的完整救治链条。
“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被称为黄金4分钟,早一秒施救,患者就多一分希望。”活动现场,六院门急诊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兼)芮碧宇进行急救科普讲座,强调了急救“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以动画演示和真实案例相结合,为青少年们科普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处理等急救知识。
步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干净整洁的环境、紧张有序的工作氛围,把参观者瞬间带入了《急诊室故事》拍摄意境。在急诊预检台,1-4级对应不同颜色的“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让大家感受到了急诊的“急”字当头和“急病”理应优先,确保最宝贵的急诊资源用在刀刃上。“这里就像是接力赛场,从救护车到抢救室、手术室,所有环节无缝衔接。”青少年体验者小李看着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感叹道。
作为沪上日均成人急诊量最大的医院,六院以症状为导向深化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三大中心”建设,以“一小时”为半径打造“一小时急救圈”。活动当天,青少年们走进融合多种尖端技术与设备的六院复合抢救一体化单元,大C臂血管机、可移动透光手术床、滑轨式CT映入眼帘。据六院急诊办公室主任张屹介绍,此次高标准建设的复合手术室采取“一体化”模式,无需反复搬动患者,能够在同一空间完成复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聚焦危急重症救治,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实现急救模式由“通道式”向“诊治一体化”转变。
120、心肺复苏、AED被称为“救命三板斧”,可是你真的懂得如何拨打120吗?带着这个问题,青少年们走进医疗急救中心指挥大厅。作为整个大急救链的最前端,医疗急救中心调度员用电话接起城市生命线,每一通电话的受理如同发令枪响后的起跑,起跑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每一次急救任务的最终结果。调度员需要引导对方准确表述地点、患者受伤情况等要素并以最快速度录入信息并派车,同时还要通过电话指导呼救者科学地实施自救与互救。
据悉,目前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已实现2分钟受理、派车,急救车平均10分钟左右可以抵达救治现场。在院前急救实训中心,由专业老师讲解心肺复苏、止血包扎、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方法等基础急救技能,并通过实际操作指导,让青少年们初步掌握技能要领。
正如纪录片《急诊室故事》所呈现的“生命有痛,有你真好”,急诊是见证生命脆弱与坚韧的窗口,见证了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为生命按下“重启键”,在这里,每一次奔跑、每一秒争夺都在诠释“生命至上”的意义。本次联合开放日是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让青少年认识到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更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到急救速度与生命可贵。
a股怎么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