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特朗普对印度接连挥出重拳,大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这种情况下,印度代表团紧急出国找“帮手”。
1.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印度站在悬崖边缘?
当特朗普对着镜头竖起标志性的一根手指,喊出"24小时"这个最后期限时,全世界都闻到了熟悉的火药味。这次枪口对准的是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准盟友"——印度。
这场关税威胁,实则是精心设计的"一石三鸟"战略。
(特朗普威胁大幅提高对印关税)
第一层算计是俄罗斯。美国要求俄乌在8月8日前达成和谈的期限将至,但普京显然不吃这套。于是华盛顿想到了釜底抽薪之计——掐断俄罗斯的"钱袋子"。数据显示,印度购买的俄罗斯石油已占其进口总量的40%。在美国看来,只要印度这个最大买家撤资,俄罗斯能源收入就会断崖式下跌。
展开剩余76%第二层算计是胶着的美印贸易谈判。美国对印度高达50%的汽车关税、150%的摩托车关税早就耿耿于怀,这次不过是借题发挥,玩起了"极限施压"的老把戏。
第三层算计是逼印度表态,在特朗普团队眼中,印度摇摆不定,需要用强硬手段来"驯服"。毕竟在半导体供应链重组、围堵中国等关键议题上,美国太需要这个南亚大国的配合了。
但让特朗普万万没料到的是,莫迪政府不仅没有低头,反而选择了另一条路。
(美国挥舞制裁大棒,莫迪政府硬碰硬)
2.印度强硬反击:左手买石油右手接导弹
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已经坐在莫斯科的谈判桌前,他们谈的可不只是石油,更有一份"军事大礼包"正在加急派送。
美国要求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莫迪政府却反其道而行,甚至打算加大采购力度。此前,印度用卢比结算规避美元制裁,拿折扣价抄底俄油,转头加工成柴油高价卖给欧洲。这套操作,让2023年俄印贸易额飙到650亿美元。随后双方又签下10年130亿美元的原油协议,相当于给俄罗斯上了道保险。
值得一提的是,多瓦尔还将与俄罗斯讨论S-400的供应问题,希望其交付剩余的2套。印度军队几乎60%的装备流着俄罗斯血统,从天上飞的苏-30到地上跑的T-90,再到海里游的航母,活脱脱是个"俄制武器展览馆"。美国越施压,莫迪越要证明:离开华盛顿,新德里照样玩得转。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率领的代表团抵达俄罗斯)
这样的举动对于美国而言,无疑是强硬的反击。特朗普不让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印度不止要买,还要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随着更多装备的入手,印度反击美国也有了更强的底牌。
3.特朗普只是虚张声势?美国软肋或被拿捏
特朗普的"24小时通牒"听着唬人,但仔细琢磨,更像是虚张声势的纸老虎。为什么?因为在美国印太战略这盘大棋里,印度是那颗"将死"对手的关键棋子,华盛顿根本不敢真把莫迪政府逼急眼了。
美国的"印太战略"想围堵中国,缺了印度,这计划直接瘸了一条腿。印度洋的航道、中印边境的牵制、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哪一样不需要新德里配合?因此,特朗普的种种手段,不过是为了从印度身上得到更多利益,而不想将印度彻底推远。
美国这些年对印度的制裁威胁,基本属于"狼来了"的现代版。2018年,特朗普因为印度买俄罗斯S-400放狠话要制裁,结果呢?印度照买不误,美国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了。2022年俄乌冲突后,西方逼印度站队,莫迪直接回怼:"我们不是你们的附庸!"
(美国不敢赌让印度倒向俄罗斯)
美国的外交逻辑是"非友即敌",但印度玩的是"多方下注"。莫迪政府很清楚:完全倒向美国=失去战略自主权,而和俄罗斯、欧洲、中东都保持暧昧,才能利益最大化。
这场博弈的结局?大概率是雷声大、雨点小——美国加关税,印度调整下贸易结构,然后双方继续"塑料兄弟情"。毕竟,在大国竞争的时代,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发布于:山西省a股怎么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