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卢佳圳 埔宣
风从南海来,吹拂扶胥港。
古往今来,黄埔热土,文脉绵延。黄埔地处“扶胥之口,黄木之湾”,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灿若星辰的诗文胜迹。
为守护传承这份珍贵富矿,广州黄埔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政协文史委、区文广旅局、区文联,历时两年精心策划编撰《黄埔古韵经典》系列丛书,于8月8日首发。丛书将散落的历史文化明珠串珠成链,系统梳理黄埔人文风土精粹,为后世研究奠定基石。
时代为笔:守护根脉飨读者
以岁月为笔、为时代立传,《黄埔古韵经典》的编撰字字珠玑,力求呈现历经沉淀的文化瑰宝。
丛书分《古遗存卷》《古民居卷》《古书画卷》《古诗文卷》《非遗民俗卷》五卷,各具特色,以全面系统、雅俗共赏的方式,开启通往黄埔历史深处的五扇大门——探遗迹之秘、寻建筑之魂、赏艺术之美、品文学之韵、传民俗之脉。
展开剩余79%“无论是触摸历史温度还是探寻文化根脉,都绕不开这套丛书。”黄埔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望以此书为桥,铺展黄埔壮阔历史画卷,邀读者细品雅韵,了解、奉献、建功黄埔。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许钦松动情道:“编写组深入田野,走到时代前沿,将黄埔文化成果集中呈现,重新唤起了我们对文化根脉的自信与归属感。黄埔,走在前面、迈向未来!”
经典为墨:翰墨风流冠古今
丛书以“古韵”致敬历史,收录民国以前的文化遗存与文艺作品(个别放宽至民初);以“经典”为标准,萃选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精华。
千百年来,碑刻、匾额、楹联、壁画依托黄埔岭南古建筑留存至今。《古书画卷》精选其中代表性作品51件,一卷览尽翰墨风华,印证岭南文化在此潺潺流淌。
黄埔区文联主席徐申泉高度评价道:“这是黄埔首次系统梳理千年文脉的里程碑,填补了以往文脉梳理研究的空白。丛书严选古迹遗产,尊重历史真实,突破传统汇编模式,兼顾学术与可读性,为‘讲好黄埔故事、建设文化强区’树立新标杆。”
山水为纸:物华天宝毓经纶
在黄埔这片热土,南海神庙与黄埔军校旧址两大古迹巍然矗立。《古遗存卷》以精美摄影与历史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其风采,诉说“海丝扬帆”与“宅兹中国”的壮阔。
《古民居卷》精选26座代表性建筑,涵纳村落、书院、宗祠,细致复原风貌,使读者直观领略其外在之美。每一处古村落,都是岭南耕读传统与建筑智慧的活态博物馆。
龙头龙尾、波罗娶亲、赠梅种梅……《非遗民俗卷》呈现19项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带读者踏上非凡之旅,感受岭南水乡记忆与匠人精神泛起的千年涟漪。
以山为骨、以水为魂,《黄埔古韵经典》严谨考证还原历史现场,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学术顾问李伯云强调,编撰过程十分“较真儿”:“丛书编写既求通俗易懂,更重学术严谨,仔细考究每个遗存背景故事,总结特点,堪称一本图文并茂的历史工具书。”
文脉为砚:续写千年新诗篇
乘千年海丝东风,作为广州门户的黄埔正值当打之年。丛书的出版,是对黄埔千年文脉与商脉的深度梳理与时代激活。它将古港的开放基因、南海文化与民俗风情凝练为可感文本,揭示黄埔精神滋养今日广州海洋情怀与城市气质的密码,向世界生动讲述黄埔故事。
在丛书付梓之际,黄埔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也结出丰硕成果。
放眼秀丽风光——今年,“黄埔云帆”成功入选新“羊城八景”,彰显湾区门户新气象;文冲幸福里书写绣花功夫修缮典范;融德里、花厅坊打造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休闲胜地;莲塘古村、黄埔军校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勃勃生机……
聆听文艺回响——歌剧《湾顶月明》在京首演,深情演绎千年海丝情缘与开发区人奋斗故事;著名作家蔡崇达精心创作《大湾》,唱响湾区时代赞歌,更添文艺新彩;展望未来,许钦松美术馆即将开启,续写黄埔艺术传承新篇章。
澎湃产业动能——湾区(黄埔)影视文化出海产业园、山桃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微短剧审核服务中心两大平台加速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生态链。今年,该区已成功引进普新文化、陕文投、长江文化等16家重点企业,预计总营收规模超13亿元,正对接超30个重点文化项目……黄埔文化正在传承中创新,绽放新时代生命力,澎湃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赓续荣光:鸿儒畅叙绘图景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鸿儒共话黄埔文脉——
许钦松(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文联原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翻阅丛书,如览黄埔历史卷轴。图文并茂的设计,让藏于古建的文化瑰宝走进大众,活灵活现展示岭南艺术魅力,是传承书画艺术的宝贵读本,文化传承与教育意义深远。
刘斯奋(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丛书采珠撷玉、串珠成链,内容精准、制作精良,是兼具历史与审美价值的优秀读物,可作学习资料、交流名片,是领略黄埔风貌的窗口,为文化传播发展注入动力。
徐南铁(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粤海风》杂志原主编):细品丛书,千年历史如在眼前。文体多样、内涵丰富,是黄埔文脉见证。读者可领略语言音韵意境之美,想象山水人文,追昔抚今激发建设家园力量,堪称黄埔形式美学高峰。
邓炳权(广东省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书中收录承载丰富历史信息的古遗存,是研究广州社会的宝贵资料。其鲜明特色在于“海丝文化”与历史遗迹(如南海神庙、黄埔军校)的深度呈现,凸显黄埔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实践。
吴庆洲(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丛书精选古建,细致复原风貌,深入探究文化价值。是对黄埔历史文化和建筑魅力的深情致敬,传递岭南尊祖敬宗精神内核,凝聚乡愁记忆与文化认同。
刘志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丛书生动呈现非遗民俗独特韵味,展现海洋文明开放包容、乡村文化延续传承及生态人文融合创新,如波罗诞、萝岗香雪、龙舟技艺等,带领读者探索非遗璀璨宝库,感受古老技艺温度。
发布于:广东省a股怎么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